logo

无为俄语翻译理论的形式对应与功能对等

所属栏目: 翻译资讯|发布时间:2025-04-09
# **俄语翻译理论中的形式对应与功能对等**

## **引言**

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,更是文化、思维和表达方式的桥梁。在俄语翻译理论中,形式对应(формальное соответствие)和功能对等(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 эквивалентность)是两种重要的翻译策略,它们分别强调语言结构的准确性和交际效果的等效性。本文将探讨这两种理论的核心概念、应用场景及其在俄语翻译实践中的意义。

## **形式对应:忠实于语言结构**

形式对应是指翻译时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,包括词汇、句法、语法结构等。这种方法的支持者认为,翻译应当忠实于原文的表达方式,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。在俄语翻译中,形式对应常用于法律文书、科技文献等需要高度精确性的文本。

例如,俄语中的被动结构(如 "Это было сделано")在翻译成中文时,可能会直接对应为“这被完成了”,以保持语法结构的一致性。然而,过度依赖形式对应可能导致译文生硬,甚至不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。

## **功能对等:注重交际效果**

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·奈达(Eugene Nida)提出,强调翻译应使目标语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,而非拘泥于语言形式的完全一致。在俄语翻译中,功能对等更适用于文学、广告、影视等需要灵活表达的领域。

例如,俄语谚语 "В гостях хорошо, а дома лучше" 如果直译为“做客很好,但在家更好”,虽然形式对应,但中文读者可能更熟悉“金窝银窝,不如自己的草窝”这样的表达,更能传达相同的文化内涵。

## **形式对应与功能对等的平衡**

在实际翻译中,形式对应和功能对等并非对立,而是需要根据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灵活运用。例如,在俄语诗歌翻译中,既要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律和修辞(形式对应),又要让译文符合中文诗歌的审美习惯(功能对等)。

此外,俄语中的某些文化特有词汇(如 "тоска")很难在中文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词,这时就需要采用释义或意译的方式,以实现功能上的对等。

## **结论**

俄语翻译中的形式对应和功能对等各有优劣,关键在于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策略。形式对应适用于强调准确性的文本,而功能对等更适合需要自然流畅表达的场合。优秀的译者应当在这两种方法之间找到平衡,既忠实于原文,又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,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沟通。